审议意见

县人大常委会审议县人民政府关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情况报告的意见

  县人民政府:

  2025年7月29日,县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县人民政府关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情况的报告。会议认为,近年来,县人民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上级教育部门指导下,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引,认真落实《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中共安徽省委教育工委、安徽省教育厅等十七部门关于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若干举措〉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积极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步形成健康教育、监测预警、咨询服务、干预处置“四位一体”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不平衡,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缺位,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为此,常委会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建议由县教育局牵头,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通报全县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交流工作开展情况。成员单位要加强沟通协作,建立高效的信息流转及反馈机制,统筹推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尽快落实未成年人心理辅导中心的人员和经费,组建高水平的专业心理咨询服务队伍,定期组织心理健康教育专家送教下乡。新闻媒体要固定开辟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专栏,营造全社会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浓厚氛围。

  二、建强师资队伍,开好心理健康课程。在学生数量超过1000人的学校中,都应配备一名以上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并纳入教育系统考核。同时,应在中小学教师招聘中,优先招聘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毕业生。要增加学校心理教师的编制,解决心理健康专职教师在职称评、聘等方面的待遇问题。支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和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级和省级培训。在班主任及各学科教师岗前培训、业务进修、日常培训等各类培训中,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必修内容予以重点安排。要强化教学研究,开齐开好心理健康课程,让学生在成长各阶段接受“认识生命、理解生命、提升生命、丰富生命”等多维度教育,提高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深度理解,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要深入实施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认真落实义务教育“双减”政策,面向全体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活动,尤其要发挥体育活动调节情绪、疏解压力作用,保证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并熟练掌握1-2项体育技能。组织学生每年开展一次校外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丰富、拓展劳动教育途径,培育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三、健全防治机制,强化监测疏导干预。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原则,尽最大努力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每学期面向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中职等学生至少开展一次以上心理健康测评,建立“一生一策”心理健康档案。发挥学校心理咨询室的作用,每周为学生提供一次以上开放性服务,对问题学生不定期开展心理疏导服务,及时化解其成长中的烦恼与困惑。建议各学校建立宿舍、班级、年级、学校四级预警机制,在全校教职工中普及学生心理危机识别和干预知识。县教育局要主动与卫生部门沟通联系,组织县内中小学与精神卫生机构合作进行“校医共建”,充分发挥精神卫生机构的专业优势,为学校心理危机干预提供有效支持。打造心理问题转介咨询的“绿色通道”,搭建中小学生心理云平台,不断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化水平。

  四、提升家教能力,做好心育指导服务。教育、妇联、共青团、关工委等部门要共同办好家长学校,定期组织家庭教育指导和家庭教育实践活动,帮助家长更新教育理念,提升家长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减少因家庭给孩子带来的伤害,家校共同培养学生健康理性的精神生活。要充分利用微信、QQ群、热线等平台,加强家庭、社区与学校,父母、孩子与老师的沟通联系。相关部门在加强对社会心理咨询机构监管的同时,要引导社会心理咨询机构提升服务水平,努力搭建家、社、校共育的桥梁,共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以上意见请县政府研究处理,并按照《宿松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事规则》在两个月内向县人大常委会提交办理情况的书面报告。

                                                        县人大常委会

                                                       2025年8月27日

宿松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011658号-1 技术支持:众和网络